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教育学原理》——把爱国情感融入课堂教学

发布者:教育学院 张富生 [发表时间]:2024-06-03 [来源]: [浏览次数]:

我这学期任教的《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性课程。虽说更多地教授的是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还是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将爱国情感传递给学生。

在讲授“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新增对《学记》这篇教育文献的引介,详细阐明它的内容与影响。《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文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文势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即“预时孙摩”四条重要教学原则。《学记》对中国教育史,也是对世界教育史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它首次提出了长善救失、臧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可以不断深入挖掘。课堂上的引介,只是给学生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它,可以找到更多的知识宝藏,进入到丰富而美好的教育世界。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被深深吸引。不仅有好奇的眼神,眼睛里更闪烁着自豪的神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自然地引入相关实例,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灿烂,从而升起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当众多课程都发挥自身的魅力,汇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思想教育力量,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