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者:教育学院 罗岚 [发表时间]:2024-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2

48

开课专业

学前教育

授课对象

教育A2141/A2142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1、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前阶段作为文化的奠基和启蒙阶段,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儿童的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内涵。在充分分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性质、特点和内容的基础上,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将本课程“课程思政”的主线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基于此,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角度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知识目标:明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内涵、形式内容,结合音乐的学科特点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需要,挖掘并建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能力目标:在欣赏和创作中总结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美”的内涵,具备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自觉性和专业性,能够科学组织、合理评价融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体现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教材选用蔡霞主编《奥尔夫音乐教育(微课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入贯彻“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的理念,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情怀与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提升形结合。我的授课分四个单元:(1)学前儿童音乐基础理论(2)律动(3)歌唱

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依托教学单元形成课程思政主题

(1) 单元一:学前儿童音乐基础理论

【课程思政主题1】资源挖掘: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了解中国音乐。中国素有“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不难看出音乐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单元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理论

【课程思政主题2】构建资源库: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资源结合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种类丰富的传统音乐艺术资源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欣赏的内容并形成课程资源库。以律动为例,为小班幼儿选择形象鲜明、节奏简单的音乐作品,如《红星闪闪》;中大班选择旋律线条稍复杂,有一定故事情节或寓意的音乐作品,如《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2) 单元二:律动

【课程思政主题3】活动设计:设计融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案综合运用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知识,将单元1所收集和挖掘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课程资源,自选主题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方案。

(4) 单元三:歌唱

【课程思政主题4】实践练习:实施与评价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在这一模块,重点引导学生将单元1、2所积累知识与经验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歌唱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歌曲欣赏、歌曲律动创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感知欣赏、操作体验中深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检验融入思政元素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意识,实现“记忆、了解、应用”的“低级思维”向“分析、评价、创造”的“高级思维”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礼乐传承、感恩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红歌律动实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中国基本礼仪姿势以及对应的音乐。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唱指定红歌

(2)课堂上通过对乐曲的声势律动分段训练,加强锻炼学生技法技巧能力。

3、价值目标:

(1)通过红歌律动示范激发同学们对红歌的喜爱;

(2)通过对示范技能的阐述,加强同学们对律动应用的重要性认识;

(3)让同学们在制红歌作品中将传统文化、德育和课程教学融合,节日庆祝不忘感恩实践的运行模式,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教学方法

(1)讲授提问法:通过清晰、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和指向性明确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中,以正确的学生观,选择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2)演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通过实践作品,让学生同学们直观感受律动的魅力,了解技艺技能的方法,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实践作品。

(3)练习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将所学内容在课堂上及时练习,教师可以进行即时的指导分析,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思政元素的梳理

(1)文化溯源: 红歌,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创作和广泛传唱的歌曲。红歌的内容一般歌颂革命英雄、颂扬革命胜利和革命政策,以激励革命斗志和团结人民。红歌起源于中国共产党为扩大革命影响、凝聚队伍士气而创作的歌曲,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和革命性质。(2)感恩教育: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给所有的长辈编创一段红歌律动,让长辈重温红歌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教学资源的选用

(1) 在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建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ppt课件2个,图片资料50张。

(2) 《爱上淘课》网络平台

(3)小红书:夏天宝宝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2、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本次课程在选题创新中融入了红歌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既要展示红歌律动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要掌律动的节奏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以传承、延续开拓、创新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于是拘谨、客观清醒地认识传文化精髓,把握教育的根本意义,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得到良好延续与发展。

3、课程反思总结

(1)在教学总体安排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流程,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视-做-评”教学活动。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以理论为引导,以实践为主体,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

(3)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加强实践操作性,达到“练”中学、“练”中看、“练”中想、“练”中做的学习目的。

(4)在文化素养培育上,以传统红歌律动为载体,协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达到文化传承、感恩教育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课堂内外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注重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要充分了解所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独立,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要注重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发表见解,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课后以其熟悉的语言模式和感兴趣的领域与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的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以身作则,加强课堂管理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觉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思政修养。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严格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注意上课的仪容仪表和措辞,要主动维护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而不是任由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玩游戏、睡觉、聊天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优化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日常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沟通交流,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不仅学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道理,懂得了明辨是非和随机应变:很多学生表示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新颖的教学风格、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期待上课、愿意去上课,课堂抬头率和出勤率超级高;更有学生表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门可以改变价值观的课程,上了这门课,对未知的挑战充满自信,更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根据学生的这些反馈,教师会进一步强化学生感触特别深的思政点,并根据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细化课程中的思政点,通过专业知识和案例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