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者:教育学院 何中锋 [发表时间]:2024-06-07 [来源]: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2.0

48

开课专业

学前教育

授课对象

教育A2141/A2142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1、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前阶段作为文化的奠基和启蒙阶段,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儿童的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内涵。在充分分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课程性质、特点和内容的基础上,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将本课程“课程思政”的主线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于此,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角度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知识目标: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形式内容,结合美术的学科特点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需要,挖掘并建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能力目标:在欣赏和创作中总结优秀传统文化“美”的内涵,具备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美工区、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自觉性和专业性能够科学组织、合理评价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体现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教材选用王任梅主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入贯彻“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的理念,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情怀与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提升形结合。全书分四个单元:(1)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2)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理论、(3)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4)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

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依托教学单元形成课程思政主题

(1) 单元一: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

【课程思政主题1】资源挖掘: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在探讨“美术的主要类型”时,以中国传统美术为例,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展开课程资源的挖掘,如水墨画、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红色文化类雕塑作品、中国园林建筑、山西特色院落建筑、皮影、剪纸、瓷器、布艺、年画等。

(2) 单元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理论

【课程思政主题2】构建资源库: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结合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种类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欣赏的内容并形成课程资源库。以剪纸为例,为小班幼儿选择形象鲜明、造型简单的剪纸作品,如《小红人》;中大班选择角色丰富造型复杂,有一定故事情节或寓意的剪纸作品,如《马上封侯》、《老鼠嫁女》等

(3) 单元三: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

【课程思政主题3】活动设计:设计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案综合运用有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知识,将块单元1、2所收集和挖掘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课程资源,自选主题设计美术教育活动方案。

(4) 单元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

【课程思政主题4】实践练习:实施与评价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在这一模块,重点引导学生将单元1、2、3所积累知识与经验运用于幼儿园美工区、美术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美术欣赏、创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感知欣赏、操作体验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检验融入思政元素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意识,实现“记忆、了解、应用”的“低级思维”向“分析、评价、创造”的“高级思维”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文化传承、感恩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环创编织实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编制工艺基础技法知识,能够独立完成基本中国结的编织;

(2)能够进行编制工艺的简单创意作品设计,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编制工艺指法运用相关知识点;

(2)课堂上通过分类别作品训练,加强锻炼学生技法技巧能力。

3、价值目标:

(1)通过编织示范激发同学们对工艺制作的喜爱;

(2)通过对示范技能的阐述,加强同学们对指法应用的重要性认识;

(3)让同学们在制作实践作品中将传统文化、德育和课程教学融合,节日庆祝不忘感恩实践的运行模式,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教学方法

(1)讲授提问法:通过清晰、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和指向性明确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中,以正确的学生观,选择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工艺理论知识运用到指法实践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2)演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通过实践作品,让学生同学们直观感受编织的魅力,了解技艺技能的方法,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实践作品。

(3)练习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将所学内容在课堂上及时练习,教师可以进行即时的指导分析,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思政元素的梳理

(1)文化溯源: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历史和各种结饰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的一种体现)。中国结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最终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对应的课程章节: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绳结历史发展概况、从文学作品看绳结

(2)感恩教育: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给家中女性、男性长辈做绳结小礼物,并撰写感谢信一封,并和长辈合影一张,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教学资源的选用

(1) 在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建课《编制工艺》,教学视频43个,ppt课件2个,图片资料50张。

(2) 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课程《中国结艺》

(3)《中国结艺网》

(4) 好看视频:木子手工

(5) 微信公众号:爱布迪手工

(6) 手工客APP3.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用讲、查、看、学、悟、做、写七大方法实施教学:讲:教师讲授结艺技巧查:学生查阅资料看:利用课程教学平台看绳结文化内涵学: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学结艺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制作结艺作品和结课PPT写:写给母亲、父亲的感恩信,结课感言。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教学成果展示(学生作品)

 

 

 

 

 

 

 

 

 

 

2、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本次课程在选题创新中融入了传统编制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既要展示编制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要掌握编制语言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以传承、延续开拓、创新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于是拘谨、客观清醒地认识传文化精髓,把握教育的根本意义,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得到良好延续与发展。

3、课程反思总结

(1)在教学总体安排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流程,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视-绘-评”教学活动。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以理论为引导,以实践为主体,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

(3)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加强实践操作性,达到“练”中学、“练”中看、“练”中想、“练”中做的学习目的。

(4)在文化素养培育上,以传统编织载体,协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以编制为送母亲节的礼物,达到文化传承、感恩教育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课堂内外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注重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要充分了解所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独立,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要注重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发表见解,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课后以其熟悉的语言模式和感兴趣的领域与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的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以身作则,加强课堂管理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觉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思政修养。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严格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注意上课的仪容仪表和措辞,要主动维护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而不是任由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玩游戏、睡觉、聊天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优化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日常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沟通交流,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不仅学到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道理,懂得了明辨是非和随机应变:很多学生表示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新颖的教学风格、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期待上课、愿意去上课,课堂抬头率和出勤率超级高;更有学生表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可以改变价值观的课程,上了这门课,对未知的挑战充满自信,更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根据学生的这些反馈,教师会进一步强化学生感触特别深的思政点,并根据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细化课程中的思政点,通过专业知识和案例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