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图形图像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

发布者:殷明芳 [发表时间]:2024-06-10 [来源]: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图形图像技术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3

 

64

开课专业

教育技术学

授课对象

A2311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在建设图形图像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时,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融入思政元素于课程内容

1)在教授图像处理技巧的同时,可以引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如通过修复老旧照片讲述家族故事、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2)分析国内外经典广告或公益海报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其背后的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公平正义等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在其中的角色。

2教学设计体现思政目标

1)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如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等,确保每章节都有相应的思政知识点或讨论话题。

2)设计项目作业时,鼓励学生创作反映社会正能量的作品,如宣传环保、公益活动、国家发展成就等,以此作为实践思政教育的载体。

3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团队协作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结合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评价体系的思政导向

1)建立包含思政评价维度的成绩评定体系,不仅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考量其作品的思想性、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

2)评价过程中鼓励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作品的社会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贡献社会。

5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培训,让教师能够自然地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2)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丰富案例,提升将生活实际、国家政策、时代精神融入课堂的能力。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1)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展示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国际比较和文化鉴别力。

2)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政主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分享设计背后的思政理念和实践经验。

通过这些策略,Photoshop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色彩的力量--通过 Photoshop 调整图片色彩实现文化传播》

本案例以 Photoshop 软件中的“图像色彩调整”技术为依托,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理解色彩在文化表达、情感传递和社会影响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技术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 Photoshop 中色彩平衡、色阶、曲线等工具进行图片色彩的调整与优化。

2、思政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手段,更是文化传承、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本案例首先介绍 Photoshop 中各类色彩调整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通过色彩调整增强图片的艺术表现力。然后,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红、水墨画的黑白色调等)作为色彩调整实例,阐述这些特定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影响力,以此强调色彩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

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1、课程思政案例导入(约 10 分钟)

导入主题:从中国传统色彩看文化力量

内容与活动:

教师首先展示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图片,如中国红灯笼青花瓷、水墨山水画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色彩运用。

接着,通过简短的故事讲述或历史背景介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定色彩的象征意义及文化价值,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青色寓含静谧、深沉。

目标:建立色彩与文化的关联,激发学生对色彩背后的文化含义的兴趣和思

考。

2、案例教学方法(约25分钟)

教学步骤一:技术讲解与演示

内容与活动:

使用幻灯片或实操演示,讲解 Photoshop 中色彩调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包括色彩平衡、色阶、曲线等的操作方法。

色彩调整的基本原理:色彩调整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对图像色彩模

(最常见的是RGB色彩模型)的操作,通过调整图像中红(Red)、绿(Green)、蓝(lue)三个色彩通道的亮度和比例,从而改变整体或局部的色彩平衡、对比度、饱和度和色调

色彩平衡:色彩平衡工具允许用户分别调整阴影、中间调和高光区

域的红绿蓝成分,以此来校正图像的整体色偏或根据需要调整色温,使之更适合特定的视觉效果或情绪表达。

色阶:色阶调整通过调节图像的暗部、中间调和亮部的强度来改善

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通过调整直方图下方的黑、灰、白色滑块,可以分别影响阴影、中间调和高光,进而调整整个图像的明暗分布。

曲线:曲线工县是最强大和灵活的色彩调整工县之一。通过改变输

入与输出值的关系曲线,可以精确控制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平衡。向上拖动曲线可增加亮度,向下拖动则降低亮度;斜率变化影响对比度,曲线的不同形状可以调整色彩分布,如S形曲线能增强对比度。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对一张进行色彩优化处理,突出其文化特点,图片如下图所示:

 

 

 

 

 

 

 




目标: 学生掌握色彩调整技术并理解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教学步骤二:小组实践与讨论

内容与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不同主题的中国传统元素图片,要

求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调整图片色彩以增强文化表达力。每小组分配的图片可从素材库中挑选,如下图所示:

 

 

 

 

 

 

 

 

 

 

 

 

 

 

 

 

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并邀请部分小组分享实时进展和

遇到的问题,教师现场指导答疑。

目标: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3、考核评价方案(约5分钟)

考核方式:

过程评价:师在课堂上观察记录学生的实践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

结果评价:组提交最终作品,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分,依据标准包括色彩调整的技术水平、对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创新性表达。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的实施,我深刻认识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内容与方法的优势: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色彩调整对图片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家感。

2、存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色彩调整时显一得力不从心,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技能的训练。此外,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我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使其与课程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

3、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对色彩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我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较高。

4、续教学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将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彩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更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此外,我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更加明确了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图形图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及创新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为同类课程提供可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1、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将思政教育与图像处理技能无缝对接,如通过修复红色记忆图片、设计文化传承项目,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数字平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如AR、VR等,重现传统文化场景,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文化自信与传承。

3、跨学科协同音人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整合艺术、历史、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通过跨学科项目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4、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构建包含专业技能、思政表现、团队协作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特别是注重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原创性和社会价值,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5、案例库与资源平台建设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正面案例,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和在线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