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学院: 教育学院 制作人:黄莉
课程名称 |
信息技术教学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教育技术学 |
课程类型 |
教师教育课 |
开课年级 |
三年级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课程总学时 |
48 |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教育必修课,是培养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传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三笔字、普通话等。 本课程即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课程发展、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也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掌握说课、授课和评课的策略和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应对能力等教学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据与编码》案例观摩与研学
2.对应章节:第三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课程讲次:第七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总目标的设计
本课程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道德修养作为两个核心的思政目标,再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加入专业素质教育和个人能力培养两个核心目标,形成围绕4个核心目标的二级思政目标体系
一级思政目标 |
二级思目标 |
理想信念教育 |
(1)政治认同(2)国家认同(3)时代认同 |
文化道德修养 |
(1)社会道德(2)文化教育(3)法制意识 |
专业素质教育 |
(1)职业规范(2)职业道德(3)职业规范 |
个人能力培养 |
(1)终生学习(2)实践能力(3)思维能力 |
依据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资源。
(1)学科相关: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涉及重大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科技实践等,探索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2)职业发展:从师德规范、职业素养、职业态度等方面,深入挖掘育人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热点时事:从国际国内热点时事和科技讯息资源背景中,挖掘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方法的前沿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刻认知世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家国情怀,推动学科发展使命感。
(4)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教学设计实践和教师角色体验中去感悟思政教育,外化学生行动意识。通过做中学、反思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设计思维的个人能力。
2.本节课思政目标设计
序号 |
教学目标 |
思政目标与元素 |
融入方式 |
1 |
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原则,明确教学原则与教学实施过程的融入方式 |
【实践能力】选用学科优秀教学案例,学生通过观摩,结合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原则和设计意图。 |
基于案例的自主研讨和引导式分析 |
2 |
结合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体验过程的设计意图,激发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
【职业规范】通过小组协作交流,进一步理解教师在设计理念运用上如何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原则。 【职业精神】通过汇报与点评,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
基于小组协作的反思式体验总结 |
四、案例主要内容
本次课是对上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原则”授课内容的进一步探究
(一)温故式导入
教师通过学习通向学生发放上节课的测试习题,回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原则。引入本节课主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分析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具体使用和融入方式。
(二)学习支架支持下的学科案例观摩
介绍要观摩的学科案例,案例选自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奖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观摩单》的要求,带着问题和任务观看学科案例。《案例观摩单》是为学生更有效地通过案例进行自主研习而设计的学习支架,能支持学生更深入地、具体地开展案例观摩实践,可以清晰地从案例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中发现和体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设计,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在案例观摩中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基于职业素质发展的小组研讨
案例观摩结束,教师总结引导式讲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融合是以引导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过程体验为目的的。学生信息技术过程的体验包括:1.任务的确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背景;2.任务内容要求应生动而具体;3.任务情境的描述应详细;4.任务设计工作遵循软件工程方法;5.总结、分析工作结果;6.强调互动、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上6个方面,结合自己的观摩记录单,研讨案例中的教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过程的体验的。完善各自的案例观摩记录单的基础上,形成各小组的研讨结论。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转换身份,以教师的视角去体会和分析案例中老师各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师教学中职业技能和规范的应用,形成职业认同感。
(四)交流反思——实践体验的挖掘
各小组汇报研讨结论。要求各小组选取感受深刻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活动,分析教学方法和原则。阐述对教师设计意图的理解,结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过程体验设计,说说案例对你成为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有什么启示和触动。该环节引导学生挖掘案例观摩的收获和启示,输出实践体验。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五、案例教学设计
课 题 |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案例观摩与研学 |
课程序号 |
7 |
所需课时 |
2 |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
一、教学内容: 案例观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进行巩固复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观摩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在案例观摩的过程中填写案例观摩单。 案例选择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数据与编码》,视频长达 30分钟。以此为例,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填写观摩收获与启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过理论知识,对于实际运用的接触比较少,案例观摩单接触也不多,在学生观看优秀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需要说明对案例观摩填写注意事项。 |
思政元素分析 |
思政目标: 1. 融入专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范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2. 通过观摩练习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 思政元素: 教师立足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通过引入学科案例,设计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思考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
教学资源 |
教学资源:视频、案例观摩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学习通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填写案例观摩单打下基础。 问题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原则。 学生回忆上节课知识点,复习巩固 |
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新课 |
案例观摩 |
教师说明案例观摩单填写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观看《数据与编码》30 分钟教学视频。学生认真观摩信息技术课程的优秀案例并完成案例观摩单的填写。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组研学 【研讨法】 |
教师将学生分组,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小组结合案例分析: 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信息技术课程? |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合作探讨 |
分组汇报: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和学生互相点评,补充。 由选派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时长一人控制在 3 分钟左右;其中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可由本组成员或其它组成员对该同学进行点评(点评角度:汇报的状态、内容、角度以及侧重点等) 其他同学点评完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
锻炼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
归纳总结 |
教师本节课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分别是什么,有哪些要注意的方面,具体教学当中该如何使用。 |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
课后任务设计 |
将已完成的“案例观摩单”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
|
|
|
|
|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案例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原则”授课内容的深入探究,通过温故式导入、学习支架支持下的学科案例观摩、基于职业素质发展的小组研讨以及交流反思四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自主研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发放《案例观摩单》和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自主发现和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应用。同时,我也通过总结引导式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信息技术过程体验的关键要素,引导他们转换身份,从教师的视角去体会和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用意。
然而,在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案例观摩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案例观摩单》的使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学习支架的作用。这可能与我对《案例观摩单》的使用方法和目的的讲解不够清晰有关。其次,在小组研讨环节,部分小组的研讨不够深入,对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解浮于表面,无法做到深入理解和挖掘案例中教师的设计意图。这可能与我在引导小组研讨时的指导不够具体和明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