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6-10 [来源]: [浏览次数]:


开课学院: 教育学院                         制作人:黄莉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教学论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类型

教师教育课

开课年级

三年级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48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教育必修课,是培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传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三笔字、普通话等。 本课程即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课程发展、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也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掌握说课、授课和评课的策略和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应对能力等教学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后发先至,奏响时代最强音——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比较

 2.对应章节:第二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3.课程讲次:第三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总目标的设计

本课程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道德修养作为两个核心的思政目标,再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加入专业素质教育和个人能力培养两个核心目标,形成围绕4个核心目标的二级思政目标体系

一级思政目标

二级思目标

理想信念教育

1)政治认同(2)国家认同(3)时代认同

文化道德修养

1)社会道德(2)文化教育(3)法制意识

专业素质教育

1)职业规范(2)职业道德(3)职业规范

个人能力培养

1)终生学习(2)实践能力(3)思维能力

依据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资源。

1)学科相关: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涉及重大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科技实践等,探索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2)职业发展:从师德规范、职业素养、职业态度等方面,深入挖掘育人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热点时事:从国际国内热点时事和科技讯息资源背景中,挖掘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方法的前沿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刻认知世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家国情怀,推动学科发展使命感。

4)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教学设计实践和教师角色体验中去感悟思政教育,外化学生行动意识。通过做中学、反思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设计思维的个人能力。

2.本节课思政目标设计

序号

教学目标

思政目标与元素

融入方式

1

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时代认同】引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分析当前世界所聚焦的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未来数字生活场景,思考信息技术教育在数字变革时代的重要意义。

基于案例的自主研讨和引导式分析

2

了解美国、英国、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比较各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异同点。

【终身学习】结合教材、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自查的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征。

【思维能力】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辨析各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异同点,总结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趋势。

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学习

3

能够叙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并能与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较。

【国家自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我国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心和成就,思考当下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学习成果展示与汇报

 

四、案例主要内容

1)案例导入

教师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为论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在的前沿创新科技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了解互联网大会上聚焦和热议的一些话题,选取感兴趣的关键词深入讨论,讨论环节大约10分钟。再选取3个小组进行2分钟的分享,有小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分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有小组关注元宇宙的概念,畅想元宇宙构建的数字生态空间;还有的小组研讨了历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的变迁,发现了近10年人们对信息技术关注点和应用的演变过程。

教师以学生分享的内容为基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以现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久的将来,人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的生活?”在学生观看“未来数字生活”概念视频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并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分享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在分享的关键词中选取适合的要素进行总结。

2)学习任务介绍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信息技术后续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现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教师向学生发布关于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协作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思维工具和学习资料。学生进行小组研讨。

3)小组协作学习与汇报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自主和探究式的学习。该阶段学生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填写完对比分析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了解各国在每个历史阶段发生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动性事件,还要提取关键特征,这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另一个是对比分析各国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学生们逐渐剖析出一些现象,如在分享学习成果是,学生得出这样一些观点: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化普及的时间基本相同,但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虽然只是个别案例,其尝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时间也明显早于其他国家;中国在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虽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后发先至,并不落后;从国情上看,我国能保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前列水平要比其他发达国家付出更过的努力,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坚定信心。

4)总结反思

在完成任务学习和各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新知讲解之后,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掌握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的,为在此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做一个升华,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支架。学生在完成第一个问题“请用近期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亮眼成绩来说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取得的成果”时,引用了近期比较热点的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华为Mate 60 Pro手机的发布,集合了各种新型科技;暑假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十一届智慧运动会等。学生对这些身边发生的事例兴趣很高,在分享时也能对其中涉及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娓娓道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和意义内化在价值体系中,形成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既是对今天所讲内容的反思,也是下一课“课标与教材分析”的引入。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会有意识引导学生以课程论的视角去分析课程建设中的标准建设、目标制定、内容设置等。问题的思考也可以延续到课后,融合在课后任务的研习中。

五、案例教学设计

课    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比较

课程序号

3

所需课时

290分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发展的内容上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学生了解各国(主要以美国、英国、日本三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概况,通过比较分析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及信息技术课件建设的发展趋势,能认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特色,辨析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优缺点。并为下一课“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并不陌生,既有感性认知和体验也有相关理论概念的学习经历。本节课需要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和课程建设中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具体环节的认知,若通过单向的知识点展示和讲解无法使学生产生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因大三的学生已有丰富的小组协作学习经验和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本次课将采用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学习,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总结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特点。

思政元素分析

思政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促进时代认同感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强化个人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政元素: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比中外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加深学生对国内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使学生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及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文献资料

学习工具:

学习通平台、学习支架材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

自主探究

教师:使用课件展示“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及其关注的关键词,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关键词,深入了解其发展及应用,并做分享。

学生:搜索资料并商量选取小组关键词,讨论其发展应用及意义,并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设置探究任务支架,使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产生时代认同。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思考:“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为我们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未来呢?”结合“未来数字生活”概念视频,畅想未来人类生活的改变,并提出问题:“为了适应未来的数字化社会,现在的信息化教育应关注学生哪些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提炼学生的回答,提出信息化教育的必然性和意义。

设置问题支架,使学生能思考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意义,产生学科认同。

[学习任务介绍]

内容讲解

教师:展示PPT中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时间线,要求各小组根据教材资料和学习通中提供的文献资料,对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进行分析和比较,完成“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对比分析表”,根据分析表总结各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和异同,说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并分享小组结论。

明确任务要求,为小组协作提供学习工具。

[协作学习]

小组研习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资源和自主搜集的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在协作学习中建构重点学习内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内容教授]

接受新知

 

老师:展示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四国信息技术课程K12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分析比较各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重点讲解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段设置特点。

从课程论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新知由老师教授为主。

[总结反思]

反思式学习

老师:

问题1:请用近期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亮眼成绩来说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取得的成果。

问题2:你认为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总结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思考课程建设的目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案例设计中,我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通过对比分析中外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认同感。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案例导入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前沿创新科技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数字生活所需素质和能力时,没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形成具体的问题引导,未能将信息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宏观议题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思考时缺乏深度和广度。

其次,在小组协作学习环节,我通过设置对比分析表和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异同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引导学生反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从课程论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导致学生的反思不够深入和系统。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我通过设置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将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内化在价值体系中,形成民族自豪感。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关注的问题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