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教育学院分党校实践调研活动
九江市濂溪区 “一老一小” 幸福院建设运行情况
调研报告
近年来,九江市濂溪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一老一小”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核心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强化保障,全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和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建设规模与布局
2024年底,随着高垅乡、姑塘镇、虞家河乡、莲花镇、赛阳镇五个乡镇,总建筑面积达 2600 平方米的“一老一下”幸福院项目全部完成。濂溪区 “一老一小” 幸福院建设项目已覆盖全区(2个街道、5个镇、2个乡),这些项目选址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和服务半径,充分利用闲置办公楼、学校、安置小区配套用房等资源,打造 “嵌入式” 服务设施,充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化解养老与育儿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增进了社会和谐。其中“一老一小”幸福院在居民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为100%。“一老一小”幸福院的建设获得了人民群众好评。
二、功能设置与服务内容
幸福院按照 “功能集成、服务多元” 的理念,设置多功能服务厅、餐厅、读书室、健身康复室、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区域,并配备室外活动场地。服务内容涵盖:
日间照护: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为儿童提供课后托管、兴趣培养。
助餐配餐:通过 “政府补一点、运营让一点、个人缴一点” 模式,推出分级定价助餐服务,如 80 岁以上老人每餐仅需 3 元。
文化教育:开设四点半课堂、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组织儿童素质拓展和老年人兴趣课程。
精神慰藉:开展 “幸福来敲门” 志愿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情感陪伴等服务。
三、实地调研
2025年2月底至3月初,调研组对九江市濂溪区的“一老一小”幸福院开展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由于濂溪区属于城乡、园区结合的行政区,我们结合濂溪区特点,选取五个具有特色的“一老一小”幸福院开展调研,其中
城区2个:七一三社区,德化社区
农村2个:虞家何乡东光村“一老一小”幸福院,乌石山村“一老一小”幸福院
园区1个:姑塘镇“一老一小”幸福院
(一)七一三社区幸福院具备以下特点:
作为第一站的七一三社区,最大特点是他们引入了民营资本参与了养老服务,服务功能非常完备。
1、功能丰富的社区食堂
七一三社区的幸福食堂是一大亮点。它每天为 110 多位老人提供午餐服务,每周会结合时令更新菜单,保证菜品不重样。食堂的菜品丰富且营养均衡,像腐竹烧肉、青椒肉丝等常见菜肴都能在这里吃到。而且价格十分亲民,6元就能享受两荤两素一汤的套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打包上门服务。食堂内还配备了爱心药箱、轮椅等助老设施,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
2、完善的活动设施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有老年人活动室,方便老人进行日常活动;图书阅览室,供老人阅读学习;乒乓球室,满足老人的运动需求;书法课堂,让老人可以陶冶情操;还有淋浴间等生活设施。这些设施为社区内近 300 位老人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和生活环境,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3、社会资本的引入
社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政府和社区自筹 68 万元对原企业闲置场所进行改造,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还引入了 1000 万元社会资金,将社区另一处闲置房和荒地改造成金秋康养中心,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养老选择,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
4、政府支持与标准化建设
七一三社区的幸福食堂是政府重点打造的示范性项目,被纳入市民生实事。政府对其给予财政补贴,包括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在建设上,按照适老化标准进行设计,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防滑设施等,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便利。并且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保障食堂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德化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依托区域整体规划与创新实践,形成了以下特色:
1、智慧化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打造 “会思考” 的智慧社区平台,通过智能门禁、安防监控、智能充电桩等设备,实现养老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居民可通过手机 APP 便捷获取助餐、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服务,同时社区管理方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精准度。
2、嵌入式养老设施布局
结合 “完整社区” 建设项目,德化社区利用闲置用房改造为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文化活动室、医疗服务站、助餐点等设施。社区内还设置了生态停车场、儿童活动广场等共享空间,形成 “五分钟生活圈”,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生活、医疗、娱乐等服务。
3、居家养老精准化支持
针对高龄、失能等特殊群体,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高龄补贴认证、健康监测、生活照料等。同时,推进适老化改造,为困难家庭免费安装扶手、防滑设施等,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实现 “养老不离家”。
4、文化关怀与社会参与
社区定期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关注空巢老人情感需求。通过志愿者服务、老年大学等形式,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促进代际互动,营造 “老有所乐” 的氛围。
5、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养老设施联动,提供定期健康巡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部分养老机构引入专业医疗团队,实现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的医疗保障。
6、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德化社区作为濂溪区 “悠境濂溪、颐养福地” 品牌的一部分,依托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等资源,构建 “政府 + 社区 + 社会组织” 的多元养老服务网络。
这些特色体现了德化社区以智慧化、精准化、人性化服务为核心,通过完善设施、创新模式和资源整合,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濂溪区虞家河乡东光村 “一老一小” 幸福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集成化与适老化设计
幸福院总面积约 600 平方米,投资 120 万元,设有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室、幸福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 10 余间功能室,集日间照护、助餐配餐、文化教育、娱乐健身、精神慰藉等服务于一体。设施按照适老化标准设计,配备无障碍通道、防滑设施等,兼顾老年人与儿童的安全需求。
2、普惠性服务与低收费模式
采用 “政府补一点、运营让一点、个人缴一点、慈善捐一点” 的多方筹资机制,保障服务可持续。老年人助餐价格分层定价(如 80 岁以上 3 元 / 餐),儿童可免费参与四点半课堂、文体活动等,降低家庭负担。
3、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作为区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政府整合闲置派出所办公楼、安置小区配套用房等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同时,通过人大代表监督、村民代表参与,确保项目符合群众需求。
4、社区融合与代际互动
与东光家园安置小区同步规划,配套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等设施,形成 “15 分钟生活圈”。通过组织跨代活动(如传统节日聚会),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的互动交流,营造温馨社区氛围。
5、精准化服务覆盖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双职工家庭儿童等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如助餐上门、临时托管、健康监测等,有效解决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难题。
6、示范效应与区域辐射
作为濂溪区 “一老一小” 服务体系的标杆项目,其经验被推广至高垅乡、莲花镇等五个乡镇,形成规模化效应,助力全区民生福祉提升。
该幸福院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和精准服务,成为农村地区 “一老一小” 服务的示范样本,既满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文关怀。
(四)濂溪区新港镇乌石山村 “一老一小” 幸福院的特色:
新港镇乌石山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是按照“八室一场”,包括厨房、餐厅、日间照料室、儿童活动室等,并注重适老化、适儿化设计,进行的标准建设。整个幸福院在一个院子里,村里的卫生院嵌入幸福院,在广场上还设有一处露天舞台。调研中,同幸福院工作人员交流中,他们非常感谢上级在硬件上的投入,同时,非常希望在软件服务上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作为一处标准意义上的农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由于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较多,这就使服务好“一老一小”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在软件服务上提升,依托志愿者和乡贤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老年健康讲座、儿童手工课堂等,充分发挥幸福院的利民功能,是后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五)濂溪区姑塘镇 “一老一小” 幸福院作为区域民生服务的重点项目,结合本地实际需求与资源整合,形成了以下特色:
姑塘镇“一老一小”幸福院位于工业园区,同建立在濂溪区城区,农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相比,姑塘镇的这所幸福院服务人口非常集中,幸福院对面就是园区中小学,不远处还有一个由园区企业投资的0-3岁儿童托儿所。这些设施的建立,均是为了从根本上服务园区员工,让员工能安心工作。
1、功能分区与设施完善
幸福院分为养老和儿童两大功能区,养老部分包含助餐点、棋牌室、健身康复室、阅览室等,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护、休闲娱乐需求;儿童部分设置学习教育、素质提升、娱乐活动空间,配备玩具室、图书角等设施,兼顾托管与成长教育功能。
2、普惠性助餐服务
依托 “幸福食堂” 提供低收费餐饮,采用 “政府补一点、运营让一点、个人缴一点” 的模式,降低老年人用餐成本,部分高龄或困难群体可享受优惠价格,如 80 岁以上老人每餐仅需 3 元。
3、滨湖环境与社区融合
结合姑塘镇滨湖新城规划,幸福院可能利用周边生态资源,设置室外活动场地,如休闲步道、绿化景观等,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同时,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等设施联动,形成 “15 分钟生活圈”。
4、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作为市、区民生实事项目,政府整合闲置资源(如安置小区配套用房)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确保服务可持续。通过人大代表监督、村民代表参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5、代际互动与活动创新
定期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的跨代交流。结合儿童课后托管服务,开展 “以老带小、以小伴老” 互助活动,营造温馨社区氛围。
6、健康保障与安全管理
配套健康监测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慢性病管理等基础医疗支持。设施严格按照适老化标准设计,配备防滑地面、无障碍通道等安全措施,保障使用安全。
姑塘镇 “一老一小” 幸福院通过功能细分、资源整合与环境优势,打造了兼具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的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照护和儿童教育的双重需求,成为濂溪区 “悠境濂溪、颐养福地” 品牌的重要实践样本。
三、建设特色与创新实践
1.资源整合:盘活既有建筑资源,如虞家河乡将原派出所办公楼改造为幸福院,东光村利用安置小区配套用房建设综合性服务场所。
2.智慧赋能:探索 “智慧养老 + 托育” 模式,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3.医养融合:在养老机构内嵌入医疗服务设施,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健康数据共享。如新港镇乌石山村 将村医务室嵌入“一老一小”幸福院
4.社会参与: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参与运营,通过 “试吃试住”“专车接送看新家” 等方式提高服务吸引力。
四、进展成效与社会反响
截至 2025年 2月,全区已建成 “一老一小” 幸福院13 所,其中姑塘镇、虞家河乡项目已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服务覆盖 3500 余名老年人及儿童。高垅乡双垅村幸福院作为示范项目,在全域居民认可。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村留守群体的照料难题,成为集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级服务枢纽。
五、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濂溪区将 “一老一小” 工作纳入区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建立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的推进机制。未来计划:
1.深化 “一核三区” 布局,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完善社区日间照料网络。
2.推广 “家庭养老床位” 模式,为失能、空巢老人提供 “适老化改造 + 上门服务”。
3.发展 “旅游养老”“生态养老” 等新业态,推动养老与旅居、产业融合。
4.强化人才培养与资金保障,确保服务可持续运营。
5.完善硬件的同时,增强软件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此次联合调研,我们将结合专业,通过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以及各类党团活动,同濂溪区幸福院建设协同起来。通过一系列举措,同濂溪区政府一道,共绘“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的民生画卷,着重在软件建设,服务上,展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让 “一老一小” 在幸福院中共享美好时光,为全市 “一老一小” 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濂溪样本”。
调研项目名称:《代际融合视角下“一老一小”幸福院创新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为例》
调研组成员:
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 张浔娟
202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徐慧轩
2024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张亚鑫
指导教师 周 辉